从农村孩子的嘴里抠出近20亿元拿去还债?践踏的是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90天前 | 107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重点对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后发现,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等不够规范严格等问题。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重点对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后发现,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等不够规范严格等问题。

《报告》还详细披露了主要问题:一是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有的被直接挪用,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有的被变相挤占,41县和1533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亿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县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

二是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147家供应商和部分学校食堂等供餐单位违规经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供餐。

三是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等不够规范严格。25县通过违规直接指定、设置不合理条款等方式,确定52家供应商向2605所学校供餐。

这些问题,既让人触目惊心,更值得深刻反思。回想一下,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时间回到2011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身高低于同龄城市孩子6至15厘米。

当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这一政策迅速覆盖全国多个偏远和特殊困难地区,使数千万农村学生受益。2014年,营养膳食补助进一步增加到每生每天4元钱。

与此同时,这些年来,不少爱心人士和一些公益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针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推出了“免费午餐计划”“维C健康晚餐计划”“课间一小食 健康每一天”爱心营养餐项目等等,温暖了世道人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多年来,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相关工作的纵深推进,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也确实暴露出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供餐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问题。此次审计集中发现的乱象,就是把这些问题再次摆到台面上。

如此暖民心的一件“关键小事”,一定要做好、做实、做细。偌大一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地方管理滞后乃至存在监管漏洞,继而导致在推进民生实事过程中出现些问题,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并举一反三,不断从制度上堵住漏洞。

事实上,2022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就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对于强化供餐管理、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规范采购管理、加强营养健康监测与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审计报告公开曝光再次敲响警钟,说明我们还要在农村学生营养餐的立法、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继续完善,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监督检查、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健全相关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完善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督促各地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让这句话落到实处,就要警钟长鸣,利剑高悬,在全社会树立起一个观念:谁敢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从孩子们的嘴里抠钱,谁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来源:法治网研究院

【网站声明】本文即转载文章,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之处烦请告知,本网站予以删除。



法制宣传
  • 著名法学家应松年:大部分乡镇街道不宜赋予行政处罚权
  • 袁曙宏: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何某强奸案
  • 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维持原判
  • 2020涉高空抛物坠物5大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 行政诉讼:一例因投诉举报从事中医治疗,遭到行政处罚的案例分析
  • 北方网:法学专家齐聚天大共议绿色民法典的理念与实践
最新公告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