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动公证深度参与司法辅助事务 发挥“证”能量落实落细为民服务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440天前 | 88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证为民是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积极转变公证服务理念和模式,进一步放宽公证执业区域,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公证深度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探索构建“公证+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便民利民服务落实落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宽领域、个性化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

公证为民是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积极转变公证服务理念和模式,进一步放宽公证执业区域,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公证深度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探索构建“公证+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便民利民服务落实落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宽领域、个性化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


少跑腿
拓宽网上服务渠道

  用数据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腿。安徽省持续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进一步拓宽网上公证服务渠道,强化高频公证事项数据共享,鼓励公证机构研发个性化在线办证服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目前全省执业公证处已完成与公安、民政、社保、卫健委、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数据接入,推进公证证明类数据归集共享;推行涉外公证与领事认证“一件事”联办机制,开通34个代办点,年均办理涉外公证业务3.6万件。8家公证机构入选全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满足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公证法律服务需求。
  截至2023年12月底,安徽省共有公证机构85家、执业公证员427名,近四年来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30余万件。

解纷争
参与法院诉源治理

  近年来,安徽省公证机构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深度参与法院、检察院司法辅助工作,实现公证职能与审判检察执行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推动社会纠纷化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司法资源的高效利用。
  滁州市皖东公证处在南谯区人民法院设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中心,接受法院委托,承担执行案件的送达、财产查控、传统调查和终本案件核查回访工作以及其他事务。2023年,皖东公证处共参与法院调解57次、参与调查取证1455次、送达3625次、执行5176次,有效地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为有效加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安徽省司法厅与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专门通知,加强公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为行政机关执法活动提供证据支撑,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全方位的公证维权服务。
  六安市江淮公证处成立的“知识产权业务中心”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淮印”区块链证据保全平台,方便企业自助存取知识产权相关证据,2019年至今累计办理知识产权公证案件7500件,涉及国内外各类知识产权200余种。

进社区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在合肥、滁州、六安等地,一批批公证员化身“调解员”“宣传员”,走出公证机构,走进千家万户。合肥市试点实施“社区公证员”制度,开展了公证人员进社区、公证宣传进社区、公证服务进社区三项行动,履行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公证服务、纠纷调解、公证援助五种职责,通过现场、线上、预约三种服务方式,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区开展“村居社区公证员”试点工作,在村、社区确定公证联络员、公证员各一名,在司法所确定一名公证宣传员,方便群众联系,目前已经实现134个村、社区“三员”全覆盖。
  “我们依托村居社区公证员,推行公证顾问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群众提供家事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专项公证服务,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滁州市皖东公证处主任胡开东说。
  安徽省不断将公证服务触角“前移”,创新公证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公证服务资源进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室)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发挥公证在防范风险化解纠纷、服务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职能优势。
  “我们还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模式革新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公证机构‘一站式’和个性化服务,通过源头服务和跟踪服务,提供更多延伸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法治日报

【网站声明】本文即转载文章,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之处烦请告知,本网站予以删除。



法制政府
最新公告
  • 著名法学家应松年:大部分乡镇街道不宜赋予行政处罚权
  • 袁曙宏: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何某强奸案
  • 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维持原判
  • 2020涉高空抛物坠物5大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 行政诉讼:一例因投诉举报从事中医治疗,遭到行政处罚的案例分析
  • 北方网:法学专家齐聚天大共议绿色民法典的理念与实践
最新公告